请大家回忆下我们最早接触的导航设备是什么呢?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车载导航吧?在10年前汽车上没有这个,都不敢做跨省自驾游。现在,智能手机已经将车载导航甩出几条街了。原因很简单,手机导航可以显示实时交通,提供行程建议,输入方便等。不过,就在我们享受便利的手机导航之余,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:导航就是GPS吗?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导航家族
GPS的全称是“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,全球定位系统”,这是美国人的一套定位系统。由于GPS是开放最早,也是普及度最高的定位系统,所以一提定位、导航,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起GPS。实际上,除了GPS,全球范围内还有其他定位系统呢。
比如俄罗斯(前苏联)的GLONASS(格洛纳斯)、欧盟打造的Galileo(伽利略),以及我国自己BDS(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)。
然而手机导航的原理,是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,从而实现坐标x、y、z 和接收机的钟差Vto,最终实现的定位追踪功能。所以,理论上手机只要能收到4颗卫星,无论它们是来自GPS还是北斗,就都能完成导航任务。硬件层面,就是定位芯片是否支持北斗定位系统。由于北斗早已覆盖中国和亚太周边地区,再加上官方层面的推广,近些年生产定位芯片的厂商都会同时支持GPS和北斗,甚至还有GLONASS,做到了硬件端的全兼容。软件层面,国内的地图、导航、公共交通等APP,它们在申请定位权限时,也是需要手机定位芯片获取位置,再经由APP的算法实现定位、路径规划和导航等一系列操作。至少国内企业推出的APP,肯定是对北斗提供支持和优化的。只是,当我们打开导航类APP时,手机芯片到底使用了哪家卫星的数据,用了哪个算法综合确定位置,作为用户我们是不能进行干预和操作的。